出尔反尔背后,竟藏着这样的成语故事!
已有 15 阅读此文人 - - 成语故事 - 15150787807
“出尔反尔”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在战国时期,有一年邹国和鲁国发生了战争。在这场激烈的对抗中,邹国的老百姓对战争并不积极,甚至在看到邹国的官吏们遭遇危险时,很多人都袖手旁观。战争结束后,邹国损失惨重,邹穆公对此十分恼怒。他对孟子抱怨道:“在这场战争中,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效命的,见死不救,如果杀了这些百姓吧,人数太多杀不过来;要是不杀吧,我又难消心头之恨,你说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的教诲
孟子听了邹穆公的话后,并没有直接给出解决办法,而是讲述了一番道理。他说:“灾荒的年月里,您的老百姓受到饥饿的威胁,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年轻力壮一点的,也只好四处逃荒。而在您的谷仓中,堆满了粮食,国库里也装满了财宝。您的那些官吏们,明明知道百姓的艰难处境,却不向您报告,对于百姓的生死不闻不问,还继续残害压迫他们。曾子曾经说过:‘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意思就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现在,老百姓终于有了报复的机会,自然就不会去救那些官吏。您也不要责怪他们了。如果您实行仁政,爱护百姓,那么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效命了。”
本站文章来自wordpress极光ai-post插件自动写文章由ai自动创作,不保证故事真实性及可靠性,仅供参考。
更多故事请关注八度故事会
故事
“出尔反尔”原本的意思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你,现在多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不算数,前后言行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讲诚信,对待他人要真诚友善。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做到言行一致,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如果总是出尔反尔,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最终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就像邹国的官吏们平时不关心百姓,最终在危难时刻得不到百姓的救助一样。所以,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构建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