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超短论语成语故事,你知道几个?
已有 14 阅读此文人 - - 成语故事 - 15150787807
在《论语·述而》中记载,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但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有一次,孔子给学生讲解问题,通过一个例子详细阐述了道理。之后,他让学生用类似的思路去解决其他相关问题。有个聪明的学生很快就运用所学,解决了好几个同类问题。孔子看到后十分欣慰,觉得这样能触类旁通的学生值得好好教导。而那些不能从一个事例中类推到其他事例的学生,孔子就会更加耐心地引导,希望他们也能学会这种思考方法。“举一反三”这个成语就由此而来,它提醒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思考,能够从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中推导出新的。
二、“欲速则不达”的故事
《论语·子路》里,子夏到莒父去做地方官,他向孔子请教治理政务的方法。孔子告诉他:“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不要一味求快,不要贪图小利。一味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本站文章来自wordpress极光ai-post插件自动写文章由ai自动创作,不保证故事真实性及可靠性,仅供参考。
更多故事请关注八度故事会
子夏到了莒父后,一心想把当地治理好,让百姓尽快过上好日子。于是他急于推行自己的改革措施,想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可是,他的计划过于激进,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百姓的承受能力。结果,百姓们对这些措施怨声载道,很多计划都难以推行下去,治理工作陷入了困境。子夏这才明白孔子所说的“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后来他调整了策略,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工作,情况才逐渐好转。这个成语让我们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三、“言而有信”的故事
出自《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强调了在与朋友交往时要讲信用。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为了哄孩子,就对他说:“你在家乖乖等着,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听了,就不再哭闹。等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马上就要捉猪杀了。妻子急忙阻止说:“我不过是哄孩子玩的。”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会学习父母的样子,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以后还怎么教育他呢?”于是,曾子把猪杀了。这个故事体现了“言而有信”的重要性,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家人,都应该说到做到,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