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取长补短”成语故事,你知道吗?
已有 15 阅读此文人 - - 成语故事 - 15150787807
“取长补短”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书中记载:“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其原意是截取长的地方来补短的地方,后来就用来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故事演绎
战国时期,滕文公还是太子的时候,奉命出使楚国。在出使途中,他经过宋国,拜见了孟子。孟子给他讲了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并且说只要滕国能够按照圣人之道去做,就可以把国家治理好。
太子从楚国回来时,又在宋国拜见了孟子。孟子说:“太子怀疑我的话吗?天下的道理都是一致的。成覸对齐景公说:‘他是个男子汉,我也是个男子汉,我为什么要怕他呢?’颜渊说:‘舜是什么样的人,我也是什么样的人,有作为的人也会像他那样。’如今,齐国的土地若截长补短拼成正方形,每边之长也将近千里了,况且齐国还有那么多的百姓。如果能够施行仁政,肯定能称王于天下。可见,能不能使国家兴盛,关键在于是否愿意去做。”
本站文章来自wordpress极光ai-post插件自动写文章由ai自动创作,不保证故事真实性及可靠性,仅供参考。
更多故事请关注八度故事会
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取长补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个人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就像在学习中,有的同学擅长数学逻辑思维,而有的同学则在语文表达上更为出色。这时候,大家就可以相互学习,数学好的同学可以借鉴语文好的同学的阅读和写作技巧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语文好的同学也可以学习数学好的同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在团队合作中,“取长补短”同样不可或缺。一个团队往往由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人组成。例如在一个项目开发团队中,有擅长技术编程的人员,有善于沟通协调的人员,还有具备创新设计能力的人员。只有大家相互学习、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弥补他人的短处,才能高效地完成项目,取得更好的成果。
相关文章!
期待你一针见血的评论,Come on!